碑刻文化概论 开 讲 时 间:2020年9月30日 上午 10:00 讲 座 地 点:北碚图书馆多功能报告厅 主 讲 人:徐海东 主 办 单 位: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西南大学文学院中国书法研究所 北碚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北碚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北碚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 承 办 单 位: 北碚区美术馆 合川区美术馆 涪陵区美术馆 永川区美术馆 【讲座介绍】 碑刻是中国古代常见的一种文化载体,它不仅形式多样,而且承载了丰富的社会信息,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碑刻是多种艺术的结晶。从大量的传世碑刻看,它们的铭文、书法、纹饰、雕刻都颇具文学艺术价值。首先,碑刻铭文是一种专门的文体。其次,碑刻文字多是书法名家书写,如我们熟知的欧阳询《九成宫醴泉铭》、颜真卿《多宝塔碑》等。再次,碑刻的纹饰和雕刻也多别具匠心,堪称艺术佳作。 碑刻是历史记忆的一部分。但由于各种原因,也有很多碑刻没有保存下来,其中一些永远地消失了,还有一些碑刻虽原碑消失了,但它们的内容或被记录下来,或以拓片的形式被翻刻复制保留了下来,同样成为可以信赖的历史实证。碑刻不仅记载了大量社会日常的历史文化信息,更重要的是它歌颂和记载了伟大历史人物的功德,这样的历史记忆是铸就我们民族之魂的重要源泉和基因。 以碑刻开篇,同时主讲人还对墓志、摩崖、造像记、瓦当、砖文(画像砖、画像石)、铜镜、金文等艺术形式一一讲述。 金石拓片题跋,所提供的文化信息和其自身的艺术价值有时是超过拓片本身。一张残破的拓片如同一个残缺的故事,闪现只言片语,学者们从相关资料入手,考证其身世渊源,流派特征,从相近作品分析解读其宗旨趣味,在一定程度上使支离破碎的图片得以立体呈现复原,赋予其新的启示作用。 【主讲人介绍】 徐海东,男,1984年生,山东临沂人,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,西泠印社社员,重庆市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、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副教授,西南大学出土文献综合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,历史学博士后。 【温馨提示】疫情防控期间,请观众做好以下防控措施: 1.正确佩戴口罩,厅内不得摘除口罩。 2.讲座过程中请避免聚集,保持安全距离,间隔选座。 3.入场请主动配合现场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检查。凡未正确佩戴口罩、发热(体温超过37.3°)、咳嗽、胸闷、呼吸困难及与确诊或疑似相关症状患者有密切接触的观众禁止入场。 【讲座预约】 023-68274489 赵老师 (法定工作日 9:30-17:00)